元曲:

元曲的產生,跟詞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宋、元兩朝,胡、漢文化的交流,因此原來的宋詞的格律,也無法因應日益增多的胡樂,大致上來說,由於唐代雖然有許多的外來文化,但畢竟還是屬於漢民族政權,但是到了金人、元人長期入主中原,其與漢民族的文化差異,更甚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之時,所以對於文化的衝擊也就更大了。

曲和詞有何不同呢?簡單的來說,第一,詞的字數一定,曲的字數沒有限制。第二,詞的韻與詩的韻目雖編排方式不同,但大體上所用的字韻是相同的。第三,曲分為南曲與北曲,北曲只有上去入三聲,沒有入聲。

曲為什麼分成南曲與北曲呢?主要還是語言的關係,其實從魏晉以來,中原北方每在戰亂變動之中,受到非漢民族的統治,長期下來,北方的語言已漸漸的夾雜胡族語言,在金人南下之後,乃至於元朝的建立,南北方的差異就更異明顯,例如我們現在所用的北京語,已經沒有入聲的存在,但長期盛行於南方的語言,如粵語、閩語、浙語、客語等,都還保留大量的入聲古音。

曲就體裁上又分為散曲、雜劇和傳奇。散曲又分由大令、小令,大令是由若干音色相近的小令所組成,又稱散曲、套令。小令則是單調,可以獨立寫作,也可以自套令中擷取一段來吟唱,獨立寫作的稱為尋常小令,從套令中選取的稱為摘調。另外,在北曲和南曲對於小令還有不同的寫法,北曲將兩三個調連接起來吟唱,稱為帶過曲;南曲則是把不同調的句子拆開後接在一起,稱為集曲。

雜劇盛於元代,由數個套曲所組成,每個套曲為一折,吟唱者還有科、白,科是動作,白是對白。簡單的說,雜劇就是一齣歌劇了。至於傳奇,則是由好幾套雜劇所組成,如果我們把雜劇視為一齣舞台劇,那傳奇變便是連續劇了。

雖然說曲分為南曲與北曲,但是大體上而言,南曲的作品不多,在品質上面也無法與北曲相比,也可以這麼說,曲是一種大致上屬於北方的文學,因為就歷史的演變而言,曲本身就是一種為了因應北方語言與政權變遷,而形成的一種文學。在元、明兩朝,北方文學以曲為代表,南方則在宋詞因戰亂式微後,詩學依然鼎盛。

元曲雖然在元、明兩代大盛,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文學價值沒有詩、詞來得高,這恐怕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政治因素,使得大部份的曲,流於世俗娛樂的緣故吧!

但在元曲之中,也不乏令人為之動容的名句,例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左岸沉思(石明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