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4198-3106341  

在俄羅斯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落幕,台灣女足代表隊取得了還算令人滿意的成績,為什麼我用「還算」這個詞呢?正面來說,能夠在大型的國際賽事當中擊敗南韓、俄羅斯這些強敵,絕對值得我們嘉許,但在勝利的背後,掩蓋不了世大運的足球競技水準連二流都稱不上的這個事實,我必須說,女足在世大運的成績,證明我們在女子足壇並不像男足般全面絕望,可是要加油的地方還很多。

呂桂花老師對於這次世大運的感言是:「不出來走這一趟,不知道別人進步這麼多。」言下之意,就算在純學生運動的領域,我們也已經快要追不上別人的腳步,以這次我們擊敗的南韓為例,由於南韓有職業的女子K聯盟,所以世大運的參賽選手是純粹的大學生,平均年齡更是不到二十一歲,而台灣代表隊的陣容幾乎可以說是國腳等級,比賽是贏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能夠與真正強勁的對手交手。

除了比賽內容之外,台灣體育的怪現象更是值得我們深思,在國際體壇都高度職業化的現在,我們還必須依靠大批到了二十五歲以上還在唸研究所的國腳級選手來參加業餘等級的比賽,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要批評台灣的國腳選手去世大運的等級欺負國外的業餘選手,相反的,我是為她們抱不平,因為以她們的水準已經接近職業等級,應該要挑戰更高的目標,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提供正常的環境給她們,事實上,這件事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悲哀,不靠這批國腳選手,台灣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派出去比賽了,扣除掉現在這批來自台灣少數幾所體育名校的選手,全台灣一般的大學,能夠像其他國家一樣,選出一支隊伍去參加世大運嗎?台灣一流的選手沒有辦法參加一流的舞台,而我們甚至連二流的隊伍都湊不齊,只好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是靠同一批選手打天下,高不成低不就,更可怕的是,像世大運這樣的比賽,對手也越來越可怕,這正是呂桂花老師感慨之處。

25971_10151546805748785_1424493678_n  

世大運期間,正好我也去了一趟曼谷,碰上了曼谷BCC青年梯隊的教練,BCC是Bangkok Christian Colleage的縮寫,這是一所曼谷的私立完全中小學,從小一到高三,總共是十二個年級,當我看到他們的足球隊成員時嚇了一跳,以為是職業足球隊的青訓系統,因為他們從十二歲開始,每隔兩年就有一個青年梯隊,U12、U14、U16、U18,總共有一百多位球員,可是其實BCC是一所私立的升學名校,他們不管在學業成績方面,或是各種學科競技、體育比賽,都是泰國數一數二,足球隊更是排名全國前五名,他們的教練說,現在泰國的足球發展,走兩條路線,一個是職業球隊的青訓系統,一個是學校的梯隊培養,當學校梯隊的選手真的非常出色時,他也可以選擇轉向職業球隊這條路,但是學校的體育教育可以讓球員的基數得到無限的擴大,他們會有更多優秀的選手可以選擇,不管是在職業或是業餘的領域。

著名的青訓教練Tom Byer曾經用他的觀念改變了日本足球,那就是「幫助精英球員提高水準的方法,就是要努力提升那些最差球員的水準」,這讓日本開始大量的培養踢球的人口,而且是普及化跟職業化並行,只有當整個池塘的水面提升時,最好的選手才會得到成長,在二十年後,他的理念得到了實證,而泰國現在也在走同樣的道路,當泰國的U23代表隊以五比一擊敗中國國家隊,當泰超聯隊以一比零擊敗曼聯之後,不管在國際賽場或是職業賽場,他們的進步無疑得到最大肯定。

回到台灣這次參加世大運曝露的問題,台灣不是沒有好的足球選手,關鍵在於沒有「比較不好的足球選手」,所以沒有競爭、沒有市場、也沒有整體的制度,偶爾贏球也只是運氣造成的假象,台灣成立一個完善的聯赛制度讓頂級選手好好踢球是當務之急,但是讓各地各級學校都能夠擁有足球隊同樣重要,這些孩子不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也沒有關係,不夠好的選手越多,好的選手就會更強,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正是台灣體育採取精英政策的問題所在,水沒有足夠的深度,建造再豪華的船隻也浮不起來。

台灣的足球運動不必好高騖遠,想著有一天要跟歐洲南美之類的豪強並肩,但至少該跟我之前舉過的一些例子學習,大溪地、馬來西亞、阿富汗、泰國、新加坡,去看看別人,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最後,附上BCC這支球隊U15的比賽影片,這是現在泰國「比較不好的足球選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mIG5m8-bj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左岸沉思(石明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