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目光放在球場之外
台灣對馬來西亞的一次主場勝利,無疑的是為台灣足球運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除了贏球,這次所掀起的台灣足球熱度,也讓人為之振奮,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一次勝利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但是要怎麼才能繼續走向未來,這才是身為足球人更應該關切的議題,我們跨出的是希望的一小步,切莫讓他成為唯一的一步。
當我們把目光放在球場之外,會發現在贏球的感動背後,臺灣足球仍然有著許多的難題,首先是足協的行政效能低落的問題,還記得西元2000年,在張展維秘書長的時代,我曾經寫過萬言書對足協提出建言,其中開宗明義第一點就是,足協必須要有個「像樣」的網站,台灣號稱科技之島,一個世界主流運動的協會,官方網站竟然一堆空白連結,也沒有最新的比賽訊息,版面無人管理,十一年過去,中華足協的網站,並沒有多大的改進,說得殘酷一點,連許多國中生經營的個人網頁,不論內容、美工、管理,都比中華足協好上許多,見微而知著,表面工夫都做不好,許多重要的行政事項紕漏百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這次的世界盃資格賽來說,光是賽前對於比賽場地的選擇,就曾經舉棋不定,甚至連主客場的比賽日期都曾經寫反了,潘文傑、陳柏豪兩名國腳,還發生了因為沒有辦妥兵役相關證件被擋在海關的糗事,到了比賽前幾天,有人去電足協詢問比賽究竟是在馬來西亞的SHAH ALAM或是BUKIT JALIL球場舉行,足協信誓旦旦的說馬來西亞的公文上寫著是在SHAH ALAM球場舉辦,但是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隨便上網查一查,馬來西亞全國上下都知道比賽場地是在BUKIT JALIL球場,當有人提出質疑的時候,難道足協不該打個電話跟馬來西亞方面查詢,甚至應該跟在馬來西亞的國家隊連繫確認嗎?
上面的問題看起來都是些小錯誤,比賽場地跟日期寫錯又怎樣?反正國家隊有到場比賽就好了,兩名國腳不能出國又如何?反正不過是晚個兩三天出發,但試想,如果有國內的球迷想要出國為代表隊加油,卻弄錯場地了怎麼辦?不要以為國內不會有球迷遠渡重洋為國家隊加油,筆者不就是親自到了BUKIT JALIL大球場了嗎?如果被擋在海關的是兩名主力,在賽前的緊要時刻,兩三天沒有隨隊練球,很可能就會影響整支球隊的戰力不是嗎?小問題的累積反映了整個協會運作的心態,所以召開國際記者會的時候,可以忘記帶協會的布條,主隊搶在客隊之前發言,找了個英文比筆者還兩光的翻譯,給外國媒體的記者證上面沒有照片跟姓名,整個協會對於這些小事,他們就是覺得「不重要」。
那麼,真正重要的事情辦好了嗎?別的問題不說,陳昌源返臺加入台灣代表隊的事情炒作了半年,最後關頭竟然缺了重要的比利時足協證明而無法出賽,如果我們以第二回合陳昌源的表現來看,若是他能在第一回合出賽,會不會有更大的晉級希望呢?當然,出包的理由很多,包括了沒有經驗、溝通不良、時間匆促、比利時足協沒有配合、亞足聯沒有配合等等,但是足協的存在,不就是為了解決這些行政上的問題嗎?選手、球迷沒辦法、也沒道理去責怪外國的組織,更不會有申請會籍的經驗,認證過程不順利,不是足協的責任難道會是球迷或選手的責任嗎?國家隊的工作是比賽,其他的問題本來就應該是由足協來解決,官方的說法總是很阿Q,陳昌源將來還有很多為國效力的機會等等,但是,如果事情可以有更好的結果,為什麼不早一點把事情做好呢?以台灣的足球水平,一年能有幾次國際大賽讓他出場?
其他更多長久以來的兩光事件就不多說了,對於中華足協的期許,筆者認為把目標放在短期內成立職業聯賽,或是什麼二十年之後打進世界盃之類的,都是空談,與其每年大吹要邀請皇馬、利物浦來台之類的牛皮,還不如請個工讀生好好定期更新網頁還比較實在。
其次是國腳選拔的問題,這也是國內長期以來的弊病,台灣的足球圈子很小,反而讓派系的鬥爭更為嚴重,說穿了,就是餅比較小,在少數的資源之下,很多足壇的大佬什麼都要鬥,什麼都要爭。我們不要談那些平日誰跟誰不合,誰跟誰一派的糾葛,以這次資格賽的國腳而言,真的是國內最好的選手嗎?我肯定大家的努力跟拼搏精神,而且也眾志成城取得亮眼的成績,但這不代表這支團隊的組成就是具有百分之一百的公平性,我不願意去點名那幾位選手,因為他們其實也很努力的參與訓練,進不進國家隊也是更高層的權力,但相信國腳們也心知肚明有那幾個人是在陣容之中不過是來卡位的,有些人連內部練習的小組對抗都上不了場,卻永遠在大名單之中。
筆者另一個非常反感的是球場的問題,每次看到國內的報導,或是教練、球迷說,國內的場地很爛、坑洞很多、下雨會積水很難踢,是我們的主場優勢,我說的不是那些反諷的言論,而是真的有人很認真的認為這是我們的優勢,當國外的選手站在國內球場的草皮上皺著眉頭,我們卻在洋洋得意,說真的,這種心態只能說是臉皮厚過樹皮,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因為自己的設備很爛而感到驕傲的,或許只有台灣才有這種奇特的現象,硬體設施不見得反應出國家的整體實力,但是在硬體上的投資與付出,卻是推廣運動跟保護選手最重要的課題。
以這次的對手馬來西亞為例,他們的體育實力在國際上可以說三流國家,但是他們不但有世界級的BUKIT JALIL大球場,也有F1跟GP賽的場地,在硬體上的投資,除了可以舉辦大型賽事吸引觀光客,更是讓運動員跟球迷有足夠的優越感,而想要有這樣的環境,在台灣卻依然困難重重。
另外,這次除了到馬來西亞觀賞客場比賽之外,更花了許多時間參觀考察了馬來西亞的足球軟硬體設施,包括了球場設備、聯賽制度、訓練方式等等,贏球不代表我們就真的比人家強,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在這樣的短期比賽中,透過集訓還有像Xavier這樣的選手補強,我們的確能跟馬來西亞抗衡一番,但長期而言呢?國內沒有職業聯賽,在昨晚的絢爛之後,許多國腳還是不知道何去何從,平日也沒有足夠的場地或是專業的訓練計劃,要知道馬來西亞隊的平均年齡還比中華隊年輕兩到三歲,當他們繼續成長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停滯不前,否則就算贏得一次兩次的勝利,結局不過是惡性循環而已。
像Xavier這樣的選手可遇不可求,找一兩名海外的球員可以做適度的補強,但根本之道是要有良善的制度源源不斷的培養選手,否則就只是重蹈當年國家隊充斥香港選手,他們離開之後足球水準就一落千丈的覆轍。
沒有好的聯賽制度,就無法長期且持續的吸引媒體及球迷的目光,有人說以昨天的進場人數,電視台為什麼還要遷就於一場比賽只有幾千人的職棒賽而無法直播,平心而論,如果一年有五十場足球賽,平均的入場觀眾會是多少?如果昨天的比賽一張門票要五百元而且又沒有送球衣,入場觀眾會是多少?如果昨天的比賽跟馬來西亞主場一樣,是在星期三舉行,能夠到場的人又是多少?電視台跟贊助商,他們算得很精,商人總是在商言商,看得總是比我們更精準,昨天的比賽,充其量是台灣足球迷的大集合,但是整體足球市場是否有擴大到足以讓包括媒體在內的商業行為進入,我想還是否定的,這條路還很長很遠。
其實現在還保持著昨天亢奮的心情,沒能晉級雖然可惜,但是這場勝利就像一場及時雨,降在被稱為足球沙漠的台灣,不過一場雨沒有辦法改變沙漠,光看隔天媒體報導的篇幅就知道,這只是小小的甘霖,值得高興,但還沒到慶祝的時刻,足協、選手、球迷、媒體,都還要繼續努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