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電 VS 大同之後(本文原發表於足球王者)
2011年的12月1日,城市聯賽在台北體育場舉行最後一輪賽事,壓軸的台電VS大同,踢出了一場可以名垂臺灣足球史的精彩賽事,雖然雙方最後以二比二戰成平手,但是比賽過程高潮跌起、蕩氣迴腸,不僅現場觀眾反應熱烈,全國民眾也能藉由電視轉播看到選手們精彩的表現,看起來台灣的足球發展又有了更上一層樓的契機,然而,在台電VS大同之後,有更多的問題的值得我們去思索。
還記得去年在主場以三比二擊敗馬來西亞之後,國內足壇充斥著希望之聲,但是當時我就平心而論的說,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可惜主因是上天站在我們這邊,如果沒有改善國內足球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最後也只會是曇花一現而已,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龍騰盃及國際友誼賽中,接連以大比分敗給了實力還不如馬來西亞的香港隊,重挫球員及國內支持者的士氣,證明了如果沒有在制度面上做出真正的改革,整體足球實力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從2010年由聯發科技冠名的城市聯賽,除了開始了商業贊助之外,並首度由愛爾達體育台進行電視轉播,這當然是國內足球聯賽歷史的一大躍進,也可以說是足球發展所必備的最後一塊拼圖,我常說一個現代國家的足球發展,是由聯賽制度、國家隊戰績、球迷熱情、電視轉播、商業贊助這五大因素的良性循環所支撐,一個正向發展的聯賽可以提升選手的足球實力,進而提升國家隊的戰績,在良好的戰績之下可以激發球迷的熱情,加上電視或媒體的宣傳,吸引商業贊助,最後得到經濟支援的聯賽可以利用各種資金更上一層樓。
然而,國內的足球主事者,並沒有這樣的一個大局觀,在規劃城市聯賽的同時,未完全能將整個國家足球整體發展的概念納入考量,縱使球員再努力,國內的電視台或是贊助商再有興趣,球迷朋友再想進場支持,沒有好的聯賽制度,這一切都將只會是空談。
一個完善的聯賽制度,最重要的是比賽時間,從2008年起,德國甲級聯賽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比賽時間的變更,參考了英格蘭超級聯賽的設計,首先是將以往大部分同時比賽的場次分開,以利於電視轉播。其次是將部分比賽的開踢時間提前,以符合亞洲市場的收視習慣。最後是增加星期五、星期一的夜間比賽,擴大整個足球球迷市場的分布,而德甲聯賽不僅在球迷進場數及電視轉播收視率上大有斬獲,在歐洲的職業聯賽排名更是一舉超越義大利聯賽進入三甲之列,可以說,在比賽時間上的變革,徹底讓德甲在短短幾年內改頭換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目前國內城市聯賽的最大問題,恰恰就出在比賽時程的安排,首先,國內的甲組聯賽,有半職業選手、有業餘選手、有在學學生,甚至出現像陳柏良這樣在國內外聯賽跳躍式參賽的選手,在成員複雜程度可說居全球之冠的情況下,必須平衡的考量到選手出賽時間,然而我們卻經常看到學生需要考試,或是業餘選手要上班的問題產生,當然比賽時間不可能順應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如果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否表示選手的場外生活作息,一開始就沒有列入聯賽規劃的考量。
其次是比賽的時間跟場地隨意變動的問題,國內目前缺乏專用的足球場,因此場地的租用經常與其他體育活動甚至演唱會產生衝突,在聯賽規劃之初,就要確認場地的使用時間跟場地狀態非常重要,隨意變更賽程與場地,對於電視轉播及贊助商來說,實際上是干預他們的運作,會大大降低參與的意願。
第三是聯賽的持續性,一個好的聯賽能讓球員成長的原因,並不只是在於增加比賽經驗,而是在於常態性的競技狀態,目前城市聯賽的問題還是出在比賽的期程根本稱不上聯賽,有時在幾天內密集的比賽,有時又大半年讓球員無所事事,球員的狀態根本無法維持,每場比賽之後,也無法藉由固定間隔的出賽頻率,讓教練團及球員好好的檢討,並且藉由訓練善加改進,最後變成為了比賽而比賽,對於球員的學習與成長並無助益。
最後是比賽安排對於觀眾的影響,對於球員來說,觀眾是他們努力的原動力,對電視台來說,觀眾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對於贊助商來說,觀眾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因此,聯賽時間如果沒有考量到觀眾行為,就等於扼殺了最重要的一環,沒有觀眾的比賽,跟自己舉辦的友誼賽、練習賽何異?在賽程安排時,必須錯開其他熱門運動如職棒、職籃的比賽時間,避開國家重大節慶與學生考試的時間,盡量選擇安排在適合出門到場邊看比賽的時段,同時避免在兩三周內消化掉所有比賽的作法,以免造成觀眾興趣的疲乏,都需要慎重考慮。
可以說,聯賽比賽的安排,不僅關乎主辦者,冀望城市聯賽能在球季開踢之前,召集國內的轉播單位、球迷團體、還有各界足壇有力人士,集思廣益,打破目前「不是聯賽的聯賽制度」,才是根本之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