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朱淑真的<傷春>:

「閣淚拋詩卷,無聊酒獨親,客情方惜別,心是已傷春。
柳暗輕籠日,飛花半掩塵,鶯聲驚蝶夢,喚起舊愁新。」

從最前面兩句,我們就可以看出朱淑真的生活。她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奇女子,喜歡詩與酒。可是喜歡詩與酒又如何呢?她還是要獨自在深閣之中,獨自垂淚。因為她的才華沒有人欣賞,沒有人知曉,更別說有知己 。一個這麼有才華的女詩人,只能無聊酒獨親,就才情而言,詩酒相伴,與東坡又有何異?可惜的是她只能躲在深閨中,無人相伴,空自無聊。

「客情方惜別,心事已傷春。」剛剛送走了客人,這種惜別的心情,更加深了朱淑真傷春的情緒。但是前面這四句,還顯不出朱淑真的哀怨。「柳暗輕籠日,飛花半掩塵,鶯聲驚蝶夢,喚起舊愁新。」五六句寫出春天的景色,但是在她眼裏,柳暗籠日,飛花掩塵,怎麼樣美好的春景,都寫得生趣盡失,花與柳,本應是春時美景,朱淑真卻要把它寫得昏暗,可見縱是美景當前,卻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最精彩的還是最後兩句,本來以為前面六句已經夠哀怨了。結果最後兩句說:「鶯聲驚蝶夢,喚起舊愁新。」原來剛才那些幽怨的場景,還只是夢境而已呀,鶯聲驚動了蝴蝶,也把她沉浸在春景的美夢打醒,回到現實生活中,夢裏跟現實的新舊愁一起來,連夢境都如此幽怨,那現實,就更不必說了。

這整首詩說了老半天的殘春,其實說的就是她自己。而最後這夢境與現實的糾纏,卻是理也理不清了。為什麼我們說朱淑真把自己比喻成殘春呢?其實,這是有跡可循的,朱淑真寫過一系列關於春的詩。問春,傷春,恨春,暮春有感,阻雨等,談的都是春景。可以說,朱淑真覺得自己,本應像春天一般,充滿生機。可是偏偏她又鬱鬱不得志,所以只好用殘春來比喻自己。

我們來看她的名作之一<恨春>:
「一篆煙清繫臂香,閑看書冊就牙床,鶯聲冉冉來深院,柳色陰陰暗畫墻。眼底落紅千萬點,臉邊新淚兩三行,梨花細雨黃昏後,不是愁人也斷腸。」

我們還是在這裏面看到她把自己喻為殘春的痕跡。朱淑真每次一提到自己的生活,不是獨自飲酒,就是在深閨裏看書寫詩。不過都是她一個人,比起易安居士跟趙明誠的鶼鰈情深,當然要哀怨。在她眼裏,柳色永遠陰沉,鶯燕永遠擾人,春雨永遠是眼淚,也難怪,不是愁人也要斷腸了。除了傷春恨春之外,剛才我們所提到的,朱淑真還有一首<問春>:

「春到休論舊日情,風光還是一番新,鶯花有恨偏供我,桃李無言只惱人。粉淚洗乾清瘦面,帶圍寬盡小腰身,東君負我春三月,我負東君三月春。」

這首詩,為什麼叫做問春呢?我們看最後的兩句:「東君負我春三月,我負東君三月春。」我們之前不是談到,朱淑真老是把自己比喻成殘春嗎?東君指的就是春神,三月指的是也是春天。那這最後兩句,問的究竟是春?還是問自己?究竟是怨春呢?還是怨自己?這兩句互相交疊,只是為了告訴自己,該怨誰?而偏偏這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其實,朱淑真的春情,還只是怨而已,她到了晚年之時,這種怨,幾乎已經轉成恨了:「秋雨沈沈滴夜長,夢難成處轉淒涼,芭蕉葉上梧桐裏,點點聲聲有斷腸。」場景,從春天的書閣畫樓,轉到了秋天的寂寞深院。朱淑真的晚年,因為婚姻不幸福,已經回娘家居住,可是礙於當時的禮教,只能守節,其實她心中還是有喜歡的愛人,只可惜因為一次錯誤的婚姻,讓她的一生就只能在寂寞之中渡過。所以當她越到晚年,這種幽怨的情感,怎麼能夠不轉為恨呢?至於,朱淑真心中所嚮往的愛情,最後是如何呢?我們用她的一首詩,來為她的愛情美夢做個註腳:

「欲寄相思滿紙愁,魚沉雁杳又還休,分明此去無多地,如在天涯無盡頭。」

對朱淑真而言,她所渴望的愛情,其實是唾手可得的,喜歡的人就在身邊可是,兩人卻像天涯一般的遙遠,她才華一身,卻也只能空斷腸。其實朱淑真也有...."比較".....不哀怨的作品.......她有一首描寫農家女的詩: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護田,蠶事正忙農事急,不知春色為誰妍。」

雖然這首詩在她的作品中,顯得較為清新明快,不過其實她這首詩還是有暗喻的,她寫一群農家女在田中忙著農事,可是卻沒有閒暇欣賞春色,那這春色究竟為誰嬌妍呢?我們剛才不是說過好幾次,朱淑真喜歡自比為春,她所說的就是,為什麼像她這樣的女子,卻是如此這般的無人欣賞呢?不過,朱淑真在宋代文士之中,算是少數較親近民間的作家。一來,可能是因為她嫁的是個庸碌小官,畢竟與高級士大夫階級有些許距離二來,可能她本身也不如其他文士,深受宋詩須言之有物的思想荼毒。她的詩比起一般宋代文士,乃至於李清照,可以說是較為平易近人,明顯少了宋代文人講究的氣節與用典雕琢。

我也為朱淑真寫了一首七律,做為結語:

星海茫茫夜色沈,古來孤月到如今。
遊人怎奏團圓曲,鳴鳥常啼寂寞音。
寒露凝珠非有意,浮雲帶淚總無心。
誰能觸景不腸斷,只是多情傷最深。

朱淑真的一生,用寂寞多情、觸景腸斷來下句點,似乎是再適宜不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左岸沉思(石明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